登录 | 注册
中华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世系字第   新闻热点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民情风俗   青史留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关于元九公郦浩开创檡树桥的年代 已阅:1796 / 回复:0(楼主)

自从共和国五十九年戊子三月廿六日(2008年5月1日),浙江省诸暨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华郦氏宗亲联谊大会,《浣江郦氏宗谱》重修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村的调查整理、修编核对工作不断深入,遇到的难题也不断出现。其中贵二公景八派元九房檡树桥分支,就遇到一个难题:檡树桥的开创年代究竟在什么时候?

我们仔细翻阅民国三十七年戊子(1948年)诸暨县郦氏宗祠永思堂掌门人郦述先主编的《浣江郦氏宗谱》,对于檡树桥的创始人元九公郦浩以及他的父亲尊八公郦佺的行传记载,都很很简略,现记录如下:

真二公长子尊八公,讳佺,号叔鼎,生卒阙。
配钱氏,生卒阙。生四子:源(元一)、溁(元二)、淮(元三)、温(元五)。
继范氏,生卒阙。生二子:浩(元九)、满(元十)。

尊八公之五子元九公,讳浩,迁居檡树桥(今暨阳街道东三村赵四檡树桥),生卒阙。
配黄氏,生卒阙。生五子:万二十、万廿三、万廿五、万廿八、万廿九。

如果仅仅依照这么一则简单的行传,那是根本无法确定檡树桥的始建年代的。因此,我们只能参照和元九公年代相近的其他人员的确切年代,大致推算出元九公的年代,再进一步推算出檡树桥的始建年代。

那么,和元九公年代相近的其他人员的确切年代有没有?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从《浣江郦氏宗谱》找到了这样的旁证:

尊八公之六子元十公,讳满,生卒阙。
配严氏,生卒阙。生三子:尚栋(万十九)、万廿四、儒(万三十)。

元十公之幼子万三十公,讳儒,字尚杰,生于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二月十八日未时(1469年3月1日午后),卒于明世宗嘉靖八年己丑六月初九日卯时(1529年7月13日早晨),享年六十一岁。
配应氏,生卒阙。生三子:完六十、完七十、洙(完七十一)。

万三十公之幼子完七十一公,讳洙,字孚华,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庚午四月初十日(1510年5月17日),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六年戊子四月廿四日(1588年5月19日),享年七十九岁。
配寿氏,生卒阙。
继王氏,生卒阙。生五子:贤九十六、逢吉(贤九十八)、少岩(贤一百〇一)、贤一百〇九、贤一百一十。

根据上述真实的历史记录,我们进行认真而又慎重的考证分析:万三十公与其幼子完七十一公,父子年龄相差41年。则万三十公与其长子完六十公应该相差25年至30年左右。

按照普通家庭男子成婚生育年龄往上推算,元十公与其幼子万三十公,父子年龄相差大约也是在35年至40年。如此,元十公约生于1429年至1434年之间。

因此,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尊八公一生夫人有二,共生六子;其五子、少子年龄不至于相差很多。因此,元九公应该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前后。

元九公生有五子,他的创业以及成婚生育年龄大约是在1428年之后的20年至25年之间,也就是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前后,这个年代应该是元九公从诸暨县城登仕桥迁居檡树桥的时候,也就是檡树桥的始建年代,算来至今已有560年左右了。

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编的《浣江郦氏宗谱》第五十三卷《万碧公传略·行李四百三十五》记载:“公讳万碧,姓郦氏,其先世居邑城中。自讳浩公,为退隐之计,别居安俗乡之檡树桥,逮公凡十传。”这段记载,我们不妨翻译成现代文:“李四百三十五公,讳万碧,姓郦氏,他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本地县城之中。自从始祖元九公讳浩,作出了退隐的决定,从县城迁居到安俗乡七十二都檡树桥,传到万碧公,已经有十代了。”由此可知,檡树桥的始祖元九公郦浩,是从诸暨县城退隐到七十二都檡树桥,开始耕读传家,艰苦创业的。

这里顺便列出元九公至李四百三十五公的世系,以便参考:元九公浩——万二十八公——完五十八公——贤八十三公——宁一百六十公——明二百四十五公——朝四百二十五公大喾——主三百九十六公永顺——仙三百七十八公兆方——李四百三十五公万碧——

再按照元九公的后世所传情况分析,至今已传二十世,传至丰字辈,其父目前三十余岁。560÷20=28岁,大致符合普通家庭男子成婚生育的规律;当然,各代的情况不一而足,有早有迟,不可简单理解。


作者:郦林春 (2009/5/11 0:41:4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郦氏论坛  执行时间:10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